新华社贵阳7月23日电(记者李黔渝、李平)“以前这河水是米汤色,水摸着滑腻腻的,闻着有股酸味,大家担心了好多年。这两年多来,水终于变清了,我们心里也踏实多了。”61岁的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乌江镇上寨组村民陈泽金说。
磷废渣渗漏到地下,通过地下水变成白浆,从一个地下溶洞的泉眼源源不断喷出,受乌江镇上的这个岩溶泉——34号泉眼的点源污染影响,乌江镇河段曾一度成为“米汤河”。2010年乌江水库发生大面积死鱼事件,经勘测发现,最大的危害源于34号泉眼的污染,其总磷和氟化物超标数百倍,34号泉眼以下的遵义境内断面全部为劣五类水质。
铁腕治污,将“米汤河”变成如今的一江清水,陈泽金见证了流过家门前的乌江水质之变。
在长达九年的时间中,34号泉眼治理被列入贵州环保重点治理工程,贵州开磷控股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投入5亿多元,先后实施磷石膏“湿排改干排”工程、泉眼回用水工程、泉眼废水深度治理工程等,目前每小时抽5000立方米涌水量进行就地污水处理。
“企业投入3.6亿元建设污水处理设施,每天污水处理费用30万元,一年污水处理费用达1亿元左右。”贵州开磷质量检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先明说,34号泉眼高浓度含磷废水被抽出后,经中和池、熟化池、沉淀池、过滤池处理后,总磷含量基本达到排放限值要求。从肉眼看,经处理后的34号泉眼出水和江水无色差。
点源污染问题解决了,源头削污控污同样关键。34号泉眼的污染源头为距离泉眼12公里、位于贵阳市息烽县小寨坝镇排杉村的交椅山渣场,磷石膏废渣已将渣场堆成数百米高的白色大山。根据去年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贵州省时的环保督察整改要求,今年9月底前,开磷集团需完成交椅山渣场渗漏污水治理,降低34号泉眼出水总磷含量。
记者近日在交椅山渣场看到,施工人员正在对渣场实施工程治理和覆膜工作,以减少汛期降雨导致磷石膏废渣渗透进入地下河。
“每年有350万吨磷石膏堆放在此,按照目前容量计算,3至5年渣场即将填满。”据开磷集团工作人员介绍,从2006年投入运行,截至2017年底,渣场已堆存约3700万立方米磷石膏废渣。
按照贵州省今年4月出台的磷石膏“以用定产”要求,磷石膏产生企业消纳磷石膏情况与化肥、磷酸等产品生产挂钩,倒逼企业加快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,确保全省磷石膏无新增堆存,逐年消纳已有存量。
记者从开磷集团了解到,通过磷石膏矿井回填、制作墙砖建材等,渣场堆存的磷石膏正在逐步消化利用。从2018年起,开磷集团将实现当年产生的磷石膏利用量达100%,库存磷石膏通过无害化处理和渣场综合治理实现安全堆存。
“环保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”,这是开磷集团挂在34号泉眼附近的一行标语。企业有关负责人说,企业在环保治污、绿色转型升级等方面的投入,从长远看,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。
中国化学矿业协会©版权所有 copyright (2017)
国际合作与市场部电话:010-84829423
联系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小营北路29号院2-2-901 ICP备案:京ICP备16028155号-1